
随着10月过渡到11月,谷物市场景象引发了对玉米、大豆和小麦是否长期向好的讨论。
我们从Barchart全国小麦价格指数(ZWPAUS.CM)开始讨论这个话题,这个指数与芝加哥(SRW)期货市场相关,该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麦期货市场,通常被视为全球小麦供求情况的指标。这个指数在10月底是否变得长期向好?答案与小麦市场死忠粉举例的争论类似,不是完全清楚。
从技术层面看,全国小麦价格指数在其长期月度图表上显示了内部范围。这意味着它既没有延续从2022年5月持续下跌的趋势,也没有完成向上的反转模式。11月进入的唯一有利因素是月度随机指标明显被低估。问题在于这是否会吸引买家回到这个市场。但是,我们必须记住Newsom的第6条市场规则:基本面最终占主导地位。当我们在10月月底查看Barchart芝加哥小麦成本承担表时,可以看出12月-3月期货价差结算在29.0美分的承担水平,覆盖了大约84%的计算出的完整商业承担(cfcc)。这一观察突出了基础市场动态,留有进一步评估的空间。
相反,Barchart全国大豆价格指数(ZSPAUS.CM)在10月份延续了长期下跌趋势,继2022年6月形成的月度图表上的熊背离模式(在月度图表的第5波高点)。指数在10月份低点11.8962美元后上涨至12.6016美元的高点,并以12.3983美元的结算价结束该月,比9月结算价高30.67美分。尽管反弹模式通常不是首选模式,但它与月度随机指标在20%以下的低估水平形成的背离具有额外优势。这种组合表明长期反转信号,从随机指标和模式识别的角度看。
从基本面来看,大豆市场保持中立,但10月出现商业买入意愿迹象。1月-3月期货价差在10月月底显示14.25美分的承担,覆盖约43%的cfcc,与9月月底的同一价差结算在15.75美分承担,覆盖47.5%的cfcc形成对比。为了可能更长期的供求情景,需要检查5月-7月期货价差,该价差覆盖23%的cfcc。这可能会刺激现货大豆和期货市场的买入意愿,特别考虑到非商业净多头期货头寸最近下降至2020年3月3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最后,来看玉米:10月底,“粮食王者”是否形成长期向好趋势?与大豆类似,Barchart全国玉米价格指数(ZCPAUS.CM)在上个月完成了反弹模式。这意味着自2022年5月以来持续的长期下跌趋势的延续,指数低点4.4167美元后上涨至月底结算价4.4923美元,同比上涨2.69美分。与大豆一样,NCPI的月度随机指标在20%以下的低估水平形成了背离,表明长期趋势可能发生正面转变。
然而,反弹模式不是首选模式,NCPI的月度图形也存在疑问。玉米以其长期横向移动的特点而闻名,这可能解释了其动向的犹豫不决。因此,在全面投资现货玉米前,最好等待指数形成新的4个月新高。如果这样做,我们可能希望NCPI继续横向移动,7月份4个月新高从6.0804美元下降,进入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