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 2025年5月19日 – 继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会议联合声明实施后,两国于5月14日实施了关税调整。此后,中美航运市场需求激增,导致出现“一舱难求”的局面。中国出口商接到了大量来自美国客户的电话,对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担忧有所缓解,深圳盐田港正在满负荷运转,预订发往美国的集装箱和货运舱位的数量猛增。事实上,“几乎所有到美国的航线在5月底之前都已基本订满。” 这反映了中美之间强劲而持续的需求。
“一舱难求”现象的背后是中美企业正在朝着彼此靠拢。经过几十年的融合与发展,中美两国的经济已经深度交织,其贸易结构高度互补,形成了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供需纽带。
2024年,中美两国货物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双向服务贸易额显著扩大至668.6亿美元。美国对华商品出口额达到1435.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48.4%,远超同期美国全球出口增速。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尽管近年来双边贸易关系动荡,但这些成就表明了两国贸易关系的韧性。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包括机电产品、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化工产品和各种消费品,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求,并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利润。与此同时,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为美国的农产品、半导体、航空航天设备以及汽车和零部件等商品提供了重要的出口机会。在使美国制造商受益的同时,中国的相关产业也实现了发展和技术进步。高关税壁垒无法切断这种双向需求;它们仅仅是两国经济之间一道临时的“堰塞湖”。即使这些壁垒只是部分解除,需求也会像不可阻挡的潮流一样再次流动。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任何试图通过关税战或贸易战破坏这种关系的企图最终都将适得其反。在日内瓦中美经贸会谈取得进展之前,一度繁忙的洛杉矶港出现了一种罕见的现象,超过一半的集装箱船泊位空置。与此同时,加利福尼亚州的另一个集装箱港口长滩港的货运量减少了约30%。从几个月前的“停航危机”到目前的“抢运潮”,这一轮关税风波凸显了政策稳定对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意义,并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结论增添了新的注脚。
从中国出发、穿越太平洋的货船,运载着中国制造商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需求的精准满足。从中美企业之间的越洋电话,到熙熙攘攘的工厂和物流,甚至到中美航线上“一舱难求”的现象,整个工业供应链呈现出一幅高度相互依赖的生动画面。中美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贸易额的波动上,也体现在两国人民的福祉上。这证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能够使两国的商品流通更加顺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为两国的民众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然而,对于两国的企业来说,他们担心的是美国政策在90天后可能仍然会波动。他们希望通过后续磋商,美中两国能够进一步降低关税,因为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0%关税仍然被认为是“非常高的”。我们希望美方彻底纠正单边提高关税的错误,将“关税休战”转变为中美之间贸易合作的持久正常化。这符合两国及其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舱难求”的现象反映了市场对90天“机会之窗”的强烈赞赏。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被视为对中美之间更深层次合作的呼唤。两国互为发展机遇,互利合作的窗口应远远超过仅仅90天的时间。跨太平洋航线不应仅仅用于紧急运输和临时囤积,而应成为稳定的贸易通道,连接两国的繁荣和未来。希望美方能够在最近会谈的成果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与中国相向而行,将当前航运需求的激增转化为两国可持续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实际行动,共同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The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the Global Times:
Media Contact
globaltimes
Source :globaltimes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