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9月28日–中国政府于周二发布了一份白皮书,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实践和发展,通过阐述中国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愿景,它反驳了某些国家寻求霸权的霸权思想。
十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根据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建议和行动》的白皮书,“他的建议为世界提供了前进的道路,因为世界正在为解决方案而苦苦挣扎,代表了中国为保护共同的家园并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的繁荣未来而做出的贡献。”
发布这样一个文件对时机至关重要,因为除了标志着一个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之外,世界正处于严重动荡之中,并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因此国际社会一直在呼吁解决方案,而中国作为一个比十年前强大得多的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贡献其智慧和行动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中国分析人士说。
中国的建议和行动不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利益或自身利益,而是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专家说。
白皮书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追求开放、包容、互利、公平、正义。” 目标不是用一个制度或文明取代另一个制度或文明。相反,它涉及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共享权利和全球事务共享责任的国家,该文件写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现代化经验。它继承了中国的外交传统,汲取了所有其他文明的卓越成就,白皮书说。它也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时代特点和丰富的人文价值观。
白皮书还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和计划,包括推进一种新的经济全球化,各国需要奉行开放政策,明确反对保护主义、筑墙、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以连接经济体并共同建设开放的世界经济。
泰中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倡议主任Wirun Phichaiwongphakdee举例说明了一些在东南亚的“一带一路”项目,包括正在建设的中泰铁路,他说这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如何共同建设命运共同体。
中国不仅提出建议,而且通过行动积极实施自己的理念,并为世界提供了广泛的成就。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行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例如,到2023年7月,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发源于中国,但它创造的机遇和成果属于全世界。这是一项经济合作倡议,而不是地缘政治或军事联盟,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过程,既不针对也不排斥任何一方,白皮书说。
在几个“一带一路”项目中,例如,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开始运营,11年来在其总长度1035公里的线路上建设了167个隧道和301座桥梁。铁路施工创造了超过11万个当地工作岗位,并帮助沿线村庄建设了约2000公里的道路和运河,造福当地人民。
此外,在中国的调解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今年早些时候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为该地区的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实现睦邻友好关系树立了楷模,在中东催生了一波和解浪潮。
中国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区域和双边倡议,并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建立共识,扩大合作,从而在促进区域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它还在应对COVID-19大流行、治理网络空间治理无序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等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这个愿景服务于人类的共同利益,代表着人们对和平、正义和进步的普遍呼声,可以为各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最大的协同效应,白皮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