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荒野中的石窟寺及其守护者

北京,2023年9月25日— 最初在公元3世纪左右的丝绸之路上建造,中国的石窟寺院——宗教壁龛或山洞——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关键形式。然而,尽管存在了几千年,这些石窟现在依靠文物保护员的保护才能传承其千年历史和文化。

石窟的守护者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生活在古老的山洞中。这样的生活并不像武术电影中所理想化的存在。实际上,这往往是一个破旧、无聊、孤独甚至有时危险的生活。

石窟寺院文物包括各种文物,包括山洞建筑、悬崖雕塑、壁龛和壁画。 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和不可预测的气候条件对石窟寺院保护提出了全球性挑战。

根据国家文物局2021年的调查,中国共有5986处石窟寺院文化遗产。 西南中国四川省共有2134处记录在案的石窟,在全国排名第一。 但与知名且受到良好保护的乐山大佛或大足石刻不同,其中大量石窟分散在该地区偏远的欠发达地区。

中国摄影师袁荣孙投入18年时间,捕捉这些遗迹的美丽和历史,并分享其守护者的故事。 守护者的奉献不仅仅是工作,而是他们核心身份的一部分。 他们作为驻地守护者,完全投入保护这些古老的艺术和精神作品的责任中。

袁一直通过摄影捕捉守护者看似平凡却深深牺牲的任务。

“正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奉献,使这些荒凉山野中的文化遗产得以幸存。 正因为有他们,隐藏在这些荒野中的宝藏才有机会让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我无法抗拒记录和分享他们未曾讲述的故事的冲动,”袁说。

长者和他们的狗

资阳市安岳县拥有179处注册的石窟寺院文化遗产。 安岳的石窟主要以宋代(960-1279年)的大型佛教雕塑为主,这些石窟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多样性而突出。

安岳石窟分散在各种偏远地区,使其保护非常具有挑战性。 除了风化退化,盗窃一直是安岳石窟文物面临的最大威胁。

尽管许多石窟都配备了红外报警器和实时视频监控系统,但老年守卫和他们的狗仍然是防止盗窃的第一道防线。

明山寺目前有13组雕塑记录在案。 2007年,袁在那里遇见了曾祥余。 尽管已进入古稀之年,曾仍继续担任寺庙守护者。

寺庙看门狗黑虎到来后,盗窃企图停止。

黑虎每天与主人曾一起巡逻山野。 一天晚上,曾被黑虎惊醒,出去后,他看见一个骑摩托车的陌生人行为可疑,声称自己只是在观光。 然而,当那人看见黑虎时,黑虎似乎非常坚决要保护遗迹,他立即骑车离开,曾回忆道。

这只狗最初也由地方政府雇佣,每月获得食物津贴,但不幸的是津贴不足。 曾会自掏腰包满足他的犬伴的饮食需求。

13年的奉献后,黑虎去世。 曾被分配了一位年轻的新同事,但在回忆黑虎时仍会非常伤感。

前路

在他的旅程中,袁通过照片捕捉了上百名无名英雄。 他还出版了收录他们肖像和故事的书籍,如《巴蜀石窟》一书。

许多人在看到袁的摄影作品并了解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后与袁联系。

尽管袁感激公众的关注和积极反馈,但他指出:“我不认为要求为守护者捐款真的能解决问题。 从长远来看,这不会带来太大差异。 政府的进一步行动才是真正重要的。”

这些偏远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是多层次的。 守护者的低工资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地方政府的资金不足,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部门和机构高技能专业人员的缺乏,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相互交织的,袁指出。

“让人感到希望的是,政府一直在加强对这些偏远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取得了显著进步,”他说。

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有利政策。 这包括加强公众教育、资金分配、加强修复和保护措施以及加大打击文物犯罪力度。

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的整体社会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 在过去,当袁来到这些深山拍照时,没有正式公路或手机信号。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 现在,守护者们都配备了可以用来向相关机构报告任何情况的手机。

“守护者的工资和工作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以及为毛茸茸守护者提供食物津贴,这清楚地列在地方政府预算中。 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我很高兴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袁说。